推开那扇窄门

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你既是我,我既是你

我看见过一个科幻短片,具体内容是,我们所有人其实都是同一个“人”,当“我”死后,我将“投胎”到过去,现在,或者是未来,直到经历完世上所有人生,“我”便会成为神。于是我就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有没有可能,所有人的出厂设置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因为我们推开了不同的“门”,所以变成了不一样的人?”这篇文章也是起源于我的这个胡思乱想

如果我们假设这想法是正确的,即所有人的出厂设置都是一样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会推开不同的门呢?或许是因为世界的随机性,可能哪天我走在路上,突然脚滑摔了一跤,又或者我无意间接收到了一些令人震惊的信息,甚至我们的“投胎”(不同的文化,语言)也是一种随机事件,这些事件被动的推开了无数的门,这导致我们以后的选择开始有了分歧,我也从m坍缩成了z(也有可能是d)。

而这一类外在的,随机的被动的信息流也在一直塑造我们,在“白板”上留下了不同程度的痕迹,而这些痕迹,又让我们开始形成不同的偏好改变了我们以后遇见随机事件的随机数,于是我们开始主动推开了不同的门,继续开始分化。等到这种偏好到达一个临界点,我们的自由意志便开始主动放大对某种事物的感知,于是有些人就开始重构自身,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去寻求和吸收信息,来去推翻,并重构原本的出厂设置,主动推开了窄门

这也造成了一种有意思的现象:被动的信息流不断地在无声中塑造我们,而主动的信息摄取则给了我们反抗这种塑造的机会

窄门

之后我又想到了侵入性思维,它是一种无意识的想法,那么我们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不合时宜,而且可能令人厌恶的想法呢?可能是因为“白板”上的刻痕,并不完全是“偏好”,它还有一些是负面的、创伤性的、或者是被我们刻意压抑着的,也就是在社会规训上,或者道德标准上,不太能允许的事情,亦或者自己无法做到的事情。它让我们面对自己最深层的欲望与困惑,但是又在外部的压力之下,让我们无法推开窄门。

所以侵入性思维算是一种失败的反抗吗?或许是吧,又或许是它在提醒我们反抗?社会规训与道德标准塑造了我们对“应该”的认知:你应该努力、你应该听话、你应该坚强。但我们的内在深处却可能存在着完全相反的“想要”:你想要躺平、你想要叛逆、你想要逃避。直到有一天,你发现你好像可以不用压抑自我,选择真实的自己,于是你推开了那扇窄门,从此你必须承担这此选择所带来的的全部责任

于是我又想到了mtf (Male-to-Female) 和 ftm (Female-to-Male)。

在大多数社会中,代表性别的这扇门一出生就已经被推开了,然后我们就被灌输了一整套行为规范、审美标准和未来的人生轨迹。这是一种强大的、无声的被动信息流,它塑造了我们对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的认知。但或许有些人,他无法接受这种应该,但是迫于社会的压力,只能将这种感觉藏于心底,但是自我意识又逐渐地放大这种关于自身性别认同的内在感知,最终他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完成了对自我的重构。

qrw

暑假期间,我一直在逃避写作,我开始忧虑于我的文字与内容,于是一直没有动笔(键盘)。直到昨天,我忽然发现暑假时遗留下来的一个想法,然后开始与gemini聊这个问题,然后在聊天过程中发现,内容里面有好多的熟悉的内容,于是才产生了想要写点东西的想法,于是就边写边聊,最后对内容进行了一次整合,最终得到了这篇文章。感谢g神对于我这个胡思乱想的扩展。 当然这个想法实际上是错的,毕竟出厂设置是不可能统一的,胡思乱想也就到这里了,有缘再见。

发布了 19 篇文章 | 共 21628 字

看不见我
使用 Hugo 构建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